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摩拜智能共享单车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摩拜智能共享单车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共享充电宝+共享单车=共享电单车?摩拜的新产品会成功吗?
看到这个新闻我也惊了一下。
标题听上去,充满了共享单车竞争已经黔驴技穷,同时创业者、投资人为了追风口无所不用其极的癫狂。不过仔细看一遍我觉得,这个事儿有的玩,而且是扩大共享单车想象力的创新。
作为惯例,我们来厘清一个概念——电单车。这和我们印象中的电动车其实有区别,后者已经越来越像摩托车,速度也越来越高(尽管国家标准是电动车时速要低于20km)。
电单车是介于自行车和电动车之间的产品,电动助力车或许是一个更好理解的名字。所谓助力,指的是它不能像电动车一样,驾车人可以坐着不动,电机直接驱动前进,而是在人蹬自行车时,由电机助力让电单车速度更快。而且和电动车相比,电单车速度并不快。
但是,电单车轻便,即使没电也可以作为自行车来骑,而且设计时尚,是一个流行于欧美的产品,随着消费不断升级,其实已经有不少国内创业者盯上了这块蛋糕。比较有名的是云马,小米也在最近推出了售价2999元的米家骑记电单车。
从新闻来看,摩拜在测试的同样是电单车。而在36Kr在报道中称,“接近摩拜的人士”表示,摩拜电单车容量和普通充电宝类似,只有 20000 毫安,但却可以支持驱动人和单车行驶 8 到 10 公里。
这里应该是这位人士使用日常口语并没有那么严谨,而36Kr的这位记者也没有多做核实,毫安(mA)其实是电流的单位,电池容量的正确单位是毫安时(mAh)。另外,决不能单单因为电池容量差不多,就把电单车的电池和充电宝相提并论。
因为考量电池的另一个指标是能量,即电池在工作时可以做多少功,这和电池的工作电压也是有关系的,比如充电宝一般输出电压是5V,2000mAh的充电宝,全部耗尽能做的功是10瓦时(Wh)。
对比一下小米米家电单车的电池参数:
把充电和换电池的这个功能转嫁给用户或者说消费者,是共享电单车的唯一出路。
因为电池的维护成本实在是太高了。如果用充电模式,最好的办法是建充电桩,但是这种方式成本过大,所以很多公司都只是停留在想法上,并没有一家公司已经真正将这个想法落地。
共享充电宝的模式,可以说是为共享电单车提供了一种解决的可能性。至少把自行车的电池做到跟充电宝一样大小的话,虽然续航能力可能不是很强,但是充电和换电的过程都会变得方便很多。
这或许也是唯一一种,让共享单车带了电池之后还能共享的方式。
摩拜改名美团单车,未来共享单车格局将会怎么发展?
共享单车现状与起死回生商务模式:现状:主办方,想法好,做的不完善。使用方,喜欢使用,不愿意维护。起死回生法:统筹领导,共享资源,谁使用谁支出,谁支出谁收益,谁收益谁维护。具体商务模式:主办方,统筹管理、按总收入提成管理费。使用方,按共享比例均衡测算需要几个人合伙购买一辆单车,由使用人一次性合伙支出单车购买使用成本。使用人按使用单次缴纳使用费。让使用方所有共同收入利润,达到使用方、主办方、社会利益最大化。既让你喜欢使用,又让你从中收益。难道让你做主,让你收益,不愿意维护?这样的模式确定了使用人大众就是投资人的主体地位,当然使用人大众会维护自己的利益。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,大众就不会不维护自己的共享单车。若要启动这种模式,其它模式自然被融合而消失。这就是共享资源下,生态经济利益最大化。
感谢小秘书邀请。
作为一名曾经的共享出行从业者,对这个话题深有感触。
首先,我认为共享经济是具备先进性的商业模型,对整个人类社会具有积极的发展意义。
共享单车作为一个重资产,重运营的商业模型,在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场景里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,尤其在越发拥堵的3线以上市场。
小蓝单车,滴滴托管而不是接盘,我们评为最好骑的共享单车已经失去了江湖地位,苦苦挣扎。
共享概念风靡投资圈,一度各种各样共享单车泛滥大街小巷,大浪淘沙,时至今日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。急功近利缺乏妥善管理,滥用公共资源,恶性竞争,单车的质量参差不齐,导致各地的共享单车如同垃圾,极大影响了大众的使用热情,对大多平台缺乏粘性。我认为提高车辆品质,实行定点管理,支付合理场地费用,适当提高市场准入,规范国民使用行为,比如小黄车是一个较好的范本。这对于是否能够长远健康发展是有借鉴意义的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摩拜智能共享单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摩拜智能共享单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